南京建邺政法业务协同系统上线试运行

南京建邺:政法业务协同系统上线试运行

本报讯(记者崔洁 通讯员赵爱军 吴超令)“史上最快捷的阅卷,光盘已经刻好,到这拿了就走,为效率点赞。”近日,江苏云港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家港到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阅卷后,第一时间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自己的感受。这些都要归功于政法业务协同系统的上线试运行。

此次“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针对服务安全、服务提供、服务保障三大方面(具体50项指标)。三方面的得分总体较平均:服务安全73.7分,服务提供72.9分,服务保障71.9分。

为落实奖惩,上海市民政部门已计划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结果与政府运营补贴、信用分级等挂钩。对“较差”的养老机构,督促整治,并启动行政检查。

试点以来,建邺区检察院扎实开展协同系统首批试点工作,截至今年11月30日,该院通过系统受理公安机关移送案件1264件,其中审查逮捕案件304件、一审公诉案件960件、向法院提起公诉案件891件,接收法院出庭通知、判决等各类文书674份,接待律师426次,提供电子卷宗4534册。

“纸质卷宗是传统司法办案模式的基本载体,以往公、检、法、司四部门都要将纸质卷宗扫描成电子文档后导入各自办案平台,以便承办人制作审查报告等文书和完成案件信息采集、统计、质量监管等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和人力。”建邺区检察院副检察长詹静说,通过政法协同系统,公安机关在侦查终结时扫描、制作电子卷宗,检察院和法院可共享使用,辩护律师也可用光盘拷贝,实现了“一次录入、多家共享”的效果,极大降低了对纸质卷宗的依赖,办案效率大幅提高。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蒋蕊表示,这项工作今后将形成常态,在每年随机、不定期地开展,并集中向社会公开发布。

据介绍,上海首创了上海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指标体系。目前,上海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涵盖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安全三大参数共90项指标。每年,上海从90项指标中抽取与入住老年人服务密切相关的项目进行监测;今年抽取50项,其中服务提供16项、服务保障18项、服务安全16项。上海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上海市质量技术咨询事务所(上海市客户满意度评价中心),对监测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检查。

据介绍,2017年8月,江苏省委政法委决定将南京作为全省政法业务协同系统建设试点城市。作为全省两家试点基层检察院之一,建邺区检察院高度重视,结合本区实际和案件特点,会同公安、法院、司法局大力推进政法业务协同系统试点运用,规范和引领案件管理工作。

上海市民政局方面表示,上海目前已完成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指标上升为地方标准的立项工作。两年内,拟在全国率先完成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地方标准的发布。(完)

监测结果指出,全部50项指标中,5项指标得分最低,主要表现在液化气钢瓶和医用氧气瓶的使用管理、应急安全措施的落实(如:应急照明灯安装、应急疏散指示标志设置、疏散逃生图完好等),以及护理员配置及各时段当班状态与标准是否相符,各类保洁工具是否分类使用放置等方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