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通报全省8例死亡病例情况
2月11日,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李用国对黑龙江省发生死亡病例的情况进行介绍分析。
信息过载和沉浸式的信息浏览对公众心理造成一定影响,51%的公众心理稍有紧张感
截至2月10日24时,全省累计报告死亡病例8 例,情况如下:
突发公共事件突显媒体社会责任:大众高度关注网络媒体辟谣信息,腾讯较真抗肺炎特别版访问量高达5.36亿次
二是绝大多数有基础疾病,甚至是严重的基础疾病。这8个死亡病例的既往病史包括:肝癌晚期、高位截瘫十年、脑梗死、心梗及冠脉支架植入、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肺炎病死率在50%左右。引起多脏器衰竭的诱因中,肺部感染占80%。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如果有肺部感染,其病死率是极高的。
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发布近30万条疫情相关微博,阅读量超过500亿
新闻网站满意度评价,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位列前三;新闻客户端满意度评价,人民日报、腾讯新闻、新浪新闻排名前三
不可忽视的是,受众在某一个时间段对信息传播的接收是存在定量限额的。面对信息的洪流,我们需要真实可信的信息、媒体的公信力、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一个健康、高效的传播环境,去帮助我们更好地甄别优质信息。
公众印象深刻的疫情信息来源,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周刊排前四
90%的公众对疫情相关信息保持高度的关注
疫情实时数据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55%的公众关注度和41%的公众转发率
回归当下,我们的信息传播环境处于何种状态?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是否在消退?公众对肺炎疫情的关切程度如何?公众最关注肺炎疫情的哪些话题?公众从哪些渠道获取信息?令公众印象深刻的媒体有哪些?如何获取疫情辟谣与知识科普?媒体如何建设公信力和社会责任?网络媒体在肺炎疫情信息传播中的表现如何?
三是病情突然加重,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在发病一周之后病情突然恶化,各个脏器会发生衰竭,而不仅仅是肺,这也是不少新冠肺炎病人,特别是老年人致死和病死率高的原因。因此对病人的关注和管理要关口前移,进行严密的监控,注重动态变化。
防控疫情要关住门,还要管住腿。在这个季节,不仅仅是要预防新冠肺炎,还要预防流感。因此建议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尽量少去医院,通过联系社区医生、电话咨询、网上问诊等手段实现寻医问诊,避免感染。(总台央视记者 王跃军 于文波)
一是死亡病例均为老年人,平均年龄73岁。其中年龄最大的87岁,最小的65岁,70岁以上的5例,占总数的62.5%。
由国家信息中心、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报告2020》,围绕公众疫情信息关注度、公众疫情信息关注内容、网络媒体疫情信息传播表现三个方面,在全国范围内收集3000份有效样本,勾勒公众的信息认知状态和触媒习惯,描绘当下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的真实面貌。
知识教育成为社交平台讨论热点,调研期间相关词频达到5970万,词频排名最高